美国经济学博士累吗?
谢谢邀请! 累与不累其实都是相对的概念,对于每个申请者来说,其本身的条件不同、选校的排名级别也不同,因此在讨论这个问题是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 简单说一下我自己的情况:我本硕都是中国人大,专业也是经济学;在美国读的master,方向是quant;目前在芝加哥大学(UChicago)读PhD in Economics. 我觉得我在美国的PhD experience算是比较typical的代表了。
首先说学的东西多不多,以我的专业为例,我上MS&E的program的时候一个学期总共是3门课,每一门课3个credit,上完这9门课,整个学期的课程就结束了。一般来说,一个季度(相当于我们国内的学期)上4-5门课是比较正常的。每门课的阅读量都不小,而且很多都是需要课后阅读的文献和材料。虽然每一个学期都上同样的课,但每个老师的要求和考察方式都不一样,因此需要花时间去适应不同的教学方式和风格。除了日常上课之外,还需要花时间做预习和复习,以及撰写作业。
其次说一下压力有多大,因为每个人对“压力”的定义不一样,所以我也只能大概讲讲我感受到的“压力指数”。因为我是Master过来直接衔接PHD的,因此没有经历过托福和GRE的考试,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... 除了写论文之外,需要准备的东西其实有很多,比如写resume和cover letter,改简历,参加networking events,还有很重要的writing sample的准备。这些工作加一起已经占满了你所有空余的时间,基本没有任何的娱乐时间和社交时间,如果这时候你又是一个人来的话(比如我),那滋味真的是.... 不过,这些都是为了最后能够找到很好的工作而值得付出的努力,毕竟在这个阶段,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。另外,虽然读Phd会有很多压力很大的时刻,但我还是觉得在Phd期间学到的知识和经历的事情让我变得比以前更强大,也更理智。
至于题主所关心的“phd能否学到想要学的东西”的问题,我觉得只要是你选择的导师,基本都可以满足你的科研需求。只不过有的导师可能比较“佛系”,他的研究项目可能没有那么innovation,会比较传统一点,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学不到什么东西。当然,如果你的目标是想做科研并且发paper的话,那我建议你可以选择比较innovation的导师,因为他们手底下的project通常都比较前沿,对你的写作思路和学术视野都会有很大的提高。
以上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