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研究生要多长时间?
不同省份的研究生报考条件略有差异,大部分要求本科毕业满3年或2年、大专毕业满5年或3年、自考本科满4年或3年可以报考;部分省市允许本科学历毕业生和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(部分院校有此限制)。 一般说来,考研分两个阶段。初试和复试。
初试又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程。1月份进行全国统考,考试科目有政治、外语、数学等(部分专业不考数学),3月中旬左右出成绩。
如果通过了初试,就可以参加4月份或5月份的复试。 当然这些是普遍情况,也有特殊存在。比如有些专业只考1门专业课,那么只需要参加1次考试就可以了,这样就会省下很多时间;而有些同学基础比较好,可能只花了3个月的时间就通过了初试,就有机会参加复试了。不过这种情况极少,一般来说都是需要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准备。 从考研的报名到录取,整个流程比较复杂,涉及到的部门也有很多个,如果没有及时了解到相关的信息,很可能就错过报名时间或者审核没有过。因此提前安排好时间,选择好考试科目很重要。
一般来讲,在3-6月这个阶段,可以先了解备考信息,确定好报考的学校和专业,然后根据指定书目进行复习。 对于跨学校、跨专业的考生来说,前期一定要多下工夫,最好能掌握目标学院的报考风向等信息,这样准备起来更有针对性。 如果工作一年后想考研,建议越早越好。因为工作之后的压力会比较大,可能很难再沉下心来做复习准备。而且工作后获取信息的速度也比较缓慢,不如在校学生快捷。 至于读研期间要投入多长时间来学习,要根据你读研期间的选择而定。如果你选择在职研究生,那么学习的时间相对就比较少了,只有周末等休息时间可以学习。如果你选择脱产阅读,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,时间相对比较宽裕。
无论哪种形式,一般都需要两年半到三年左右的时间。
学制的含义在国际上并不完全一致,在美国学制多指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修习的总学时;在法国等国家包括学习进程和假期在内的整个教学时间,有些国家的学制包括在校学习时间和社会实践时间。在我国,含义有二:一是指学校教育体系,包括义务教育,中等教育、高等教育等的入学年龄和修业期限。二是指某一具体学校或专业的入学和毕业时间的准则。本文讨论的就是这一含义。
从世界范围看,研究生的培养年限差别很大。有的国家学制比较短,如美国和日本,学制为2-3年。有的则比较长,如法国、德国、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通常为5年。具体说来,硕士学制1-3年,博士为3-6年。各国的研究生教育情况在近10余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最突出的表现是研究生培养年限有延长的趋势。1994年美国对大学毕业生到获得博士学位的时间作过调查,平均要9.5年,比70年代初延长了2年多。
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:(1)对于大多数攻读研究生的学生来说,就业竞争加剧,入学考试科目增多,难度加大,准备考试所用的时间延长,进校时间普遍推迟;(2)就业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,使学生在入学后要选择一些难度和实用价值更大选修课,要花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,有的高校学生在研究生院要接受更多的学术挑战,例如,在美国,许多学生成为在导师指导下从事研究的合作者,这在30年前是少见的;(3)高校对学位申请的要求越来越严格,研究生在导师们要求下从事更大、更广泛和更深刻的研究工作,并且要求他们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,取得科研成果,这些都导致了写学位论文时间,甚至整个学习年限的延长;(4)攻读学位过程中的生活、教育开支也越来越大,学生不得不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勤工助学,这些也是研究生培养年限延长不容忽视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