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哪所学院名人?
现在一些学院在宣传时总喜欢强调自己的母校出过哪些名人,但事实上,所谓名校,也不过只是出过一个斯诺或罗素那样的世界级人物,最出色的学生一般也只是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,很少能在影响力上与中国名校相提并论。
在近代史上的名人数不胜数,但真要问他们中有多少人曾在正规学院接受过教育,这个数字也许会让你大吃一惊。事实上,很多成就了一生伟业的名人,都没有接受过现代意义上正规的学院教育。
在十九世纪,虽然有很多文人学士,但在科学领域,特别是在工程师群体中,受过专门训练的为数较少。在美国曾有一阵子,工程师只是民间的业余爱好,直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,才成立了一所正规的“芝加哥技术学院”,而它的继任者“芝加哥大学”,其前身也不过只是“芝加哥学院”。
十九世纪,不管是哪个领域,真正做到专业水准的人都不多,而这些人中的大多数,实际上都没有接受过现代意义上的学院教育。
当然,如果你要这么说,非专业的文人们一定会对你横加指责,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曾经在学院或专门学校学习,虽然多数人只不过是一时的逃避,很少真正对学科产生过兴趣。
十九世纪末,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和民族基本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本科教育,这也被视为是人文学科启蒙普及的开端。
实际上,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学院教育开始于希腊,但当时这样的教育只针对少数优秀的年轻人。中世纪时期,各种各样的学院在基督教教会的影响下在欧洲发展起来,大多数负责传授实践性质的技艺。
到了文艺复兴之后,人文学科才在欧洲逐渐兴起,很多城市都建立了各种“文艺学院”,但这些人所谓的“学院”,其性质不过只是富人家里的私塾。
真正的“学院”概念产生于十八世纪末,“巴黎大学”这样的学院起初只不过是些沙龙聚会的场所。
一八一六年,拿破仑命令将“艺术学院”改组为“高级师范学院”,“国立高等工业学校”成立,而此时的“工业”还没有后来那样的意义。一八一八年,路易十六的宫廷音乐学院正式“升格”为“国立音乐艺术学院”。
一八一九年,刚刚在西班牙成立的“萨拉戈萨大学”,是被看作是西欧大陆上绝对意义上的崭新大学模式。
一直到十九世纪下半叶,工业和医学才在欧洲逐步有了属于自己的专业学院,而直到美国成立“白宫”和“最高法院”的时候,也就是到了十九世纪末,美国才初步具备了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