埃及艺术具有什么特色?
在埃及参观博物馆和神庙的时候,最引人注目的并不是那些举世闻名的法老或女神雕像(虽然这些雕像都很美),而是那些看似其貌不扬的雕塑与绘画。这些作品虽然大小不一,质地不同,但却有着相同的特征:粗糙的线条、简化的造型、充满活力的线条,以及让人过目不忘的夸张的表情与肢体语言。这种风格让人一眼就能认出古埃及的艺术品。
古埃及艺术有两大来源——王权和神权。其中王权的表现主要是陵墓雕刻和雕塑,而神权的表现主要在神庙壁画和雕塑上。 由于王权与神权在古埃及都是男尊女卑的,因此艺术作品中也表现了这种思想——“男性”与“女性”作为被刻画的对象时,其形象都是“被弱化”的。男性的阳刚之气被弱化成了“阴柔”;女性的美貌被弱化成了“丑”。
但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,其身体结构是被“简化”了,而不是“扭曲”。这一点与西方现代艺术的“简化”是有本质区别的。现代艺术家如布拉克、马蒂斯等为了追求“单纯”“简约”“形式美”而故意破坏对象的结构,但是他们在破坏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美——一种独特的形式美感。但这种美并非是古埃及艺术家所追求的。
古埃及的艺术家很重视“真实性”——即使是要牺牲形体上的结构,也要追求形体的真实感(至少在视觉上要让人相信它们是真实的存在)。所以,古埃及艺术品虽给人一种简洁的感觉,但实际上却是非常地“费时费力”的。因为既要追求真实感,就必须在构图、造型、比例上进行细致的琢磨;因为既要简洁,就不能做多余的动作,于是人物就只能做“限定动作”,比如立柱式的雕像,就只能表现人物的侧面,而不能像古希腊雕塑那样塑造正面的人体。因为古希腊雕塑不仅要追求真实感,还要追求“动感的活力”(多体现于运动中的肌肉)。
古埃及艺术不仅要求“写实”,还要求“耐久”。为了达到“耐久”的效果,他们使用了特殊的材料与制作工艺。比如使用石材(大理石、岩石刻)比使用黏土(陶器)制作更容易保存。而石材如果天然带有颜色,那就再好不过了。这样,艺术品不但能长久保存,而且自然融入了环境,不易被发现,也能更好地融入景观之中。